Posts List

Forum >> Chinese Meeting Point - Army Guide >> 中文 - méi tiān xué yī gè xīn dān cí

Records 31 to 40 of 49

[Pages: 1 2 3 4 5 ]

 
Post
火山
16:42 22.10.2007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Panzerfaust,稱作裝甲拳或鐵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德國制造的,廉價的火藥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此武器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座力炮,而並非是坊間流傳的火箭發射器。它被用來取代先前服役的Faustpatrone,而它眾多的型號也一直存在至戰爭結束。著名的RPG-7被認為參考了裝甲拳的部分設計思想。

火山
20:17 03.11.2007

黏著榴彈

黏著榴彈(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 HESH)是一種主要由英國所使用的反坦克彈種,美國稱為塑膠榴彈(High Explosive Plastic, HEP),它是由塑膠炸藥與延遲引信所構成的一種坦克砲彈。當黏著榴彈碰撞目標後,塑膠炸藥會因為衝擊而變形為圓盤狀附著在表面上,直到砲彈底部的延遲引信點燃引爆塑膠炸藥。接著爆炸產生的震波會在撞擊的物體中傳遞,然後在內側產生向內碎裂的破片,達成殺傷內部人員、破壞裝備、點燃油料或彈藥的效果。

火山
16:50 11.11.2007

膛線

膛線(Rifling)是槍管內呈現螺旋狀凹凸的線,下陷中空的地方稱為陰線或陰膛,凸起的稱為陽線或陽膛,槍枝的口徑就是一絛陽線與對面陽線的距離。子彈沿着膛線作螺旋發射可使子彈能更精準地射向目標。

火山
12:13 18.11.2007

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artillery),指使用車輛底盤,可以自由运动而无需牵引的火炮,大多有装甲保護,火炮一般为榴弹炮、迫击炮、加农炮、火箭炮或高射炮等。有別於一般火炮需要利用其他車輛,獸力或者是人力移動。

近代設計的新趨勢是在需要牽引的火炮加上小型汽油引擎,除了能夠協助射擊時的操作,還可以做短距離的行動,但是這一種設計並包含在自行火炮的歸類當中。

火山
22:23 26.11.2007

燃烧瓶

燃烧瓶,又称「莫洛托夫鸡尾酒」,是游擊隊等非正規部隊、街頭暴乱群眾的常用武器,军方亦有采用,有些罪犯也會以它來縱火,不同于制式武器烧夷弹(燃烧弹)。

火山
17:18 09.12.2007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發展出多種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理论和原则,主要有: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

革命根据地, 又叫 敌後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

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火山
10:36 26.02.2008

地雷

地雷是一種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經常被用來殺傷經過的敵方人員或車輛,是一種被動式的陸戰軍事武器。

簡介

人類最早使用這類被動性殺傷武器的紀錄,可能可回溯到中國的明朝時期 ([1])。地雷在戰爭中被用來阻礙對方的軍隊前進,讓防守一方能以更少的兵力扼守通道。由於埋下的地雷在戰爭之後會繼續殺害無辜的平民,現時已有144個國家禁止使用及擁有反步兵地雷。但是一些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及芬蘭等仍然沒有禁止地雷的使用。

地雷按種類可分為殺傷人員的反步兵地雷(人員殺傷雷),和破壞車輛的反坦克地雷。反步兵雷通常由人員的腳造成的壓力引爆,但亦有以線索引爆的詭雷。反坦克雷通常可以被磁力引爆。最先進的反坦克雷更能感應辨認敵我。有些地雷同時會被傾側或按壓所引爆,以增加對方掃雷的難度。地雷的設計盡量減少使用金屬,以避過金屬探測器的發現。

地雷的價格非常便宜,反步兵雷大小如手掌,以塑膠製造,內藏的炸藥足以炸斷人員的腳掌,不能以爆破方式排除。每個造價只為3美元左右。

佈置和排除

地雷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佈置,例如以火炮在數公里外佈置,由直升機、飛機或巡航导弹空投,由裝甲車投擲。最常見的做法則是由專門佈雷的人員人手掩埋。人手佈的雷非常難被發現,多數的反步兵雷場會同時佈有反坦克雷,以防對方以裝甲掃雷。

佈雷速度快,容易,需要的價格成本亦很低。相反,掃雷不但成本甚高,而且難度大,需時很長,亦非常危險。常見的掃雷辦法包括有:

* 人手掃雷:掃雷人員慢慢爬進雷場,以小刀或鐵枝插入泥土找尋硬物。亦有以金屬探測器協助找尋。

* 動物掃雷:以狗或其他動物嗅出地雷的炸藥。現正研究以體重較輕的鼠類動物幫助找尋地雷。

* 植物掃雷:利用大部分火藥類物質大都擁有高度的氮元素含量之特性,植物學家利用基因改造方式嘗試培養一種生長快速、吸收到大量氮元素之後就會變色的植物,廣植於可能埋有地雷的地區,待植物長出後就能輕易地調查出何處的地底下有較高的氮含量,進而尋找到可能的埋雷位置。

當發現地雷後,排雷的方法有:

* 人力排除(有時會輔以遙控操作的機器人等設備)。

* 以飽和炮火向雷場轟擊。

* 以高防護力的裝甲車輛,例如加裝掃雷犁的坦克車、堆土機或掃雷專用的拖車壓過雷場。有時會在車前裝上滾動轉輪,以鐵鏈鞭打地面引爆地雷。

* 以長管裝炸藥引爆,炸出通道。

火山
15:54 08.01.2009

砲口制動器

砲口制動器或者反衝輔助器(muzzle brake;recoil compensator)是輕兵器的槍管上或者火砲砲管上的裝置,俗稱「防火帽」。這種裝置的設置目的在於將彈藥中所燃燒推動彈頭的瓦斯重新定向排放,如此可以減輕槍枝或火砲的反衝作用,減少槍/砲管射擊時無謂的上揚,大幅增加射擊的效率,尤其需要快速射擊的時候。

砲口制動器在戰鬥時與限時射擊競賽(practical pistol)時就能夠顯現其重要性,甚至在大口徑的火砲與戰車砲上亦然;至於槍支則更無需贅言。

為了便捷起見,以下本文將以制動器之作為文章中的簡稱。

火山
09:57 09.01.2009

反器材步枪

反器材步枪(Anti-materiel rifle,又称反物资步枪),是一种专为破坏军用器材及物资的步枪,破坏效果高于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普遍采用大口径高破坏力的弹药,子弹和狙击步枪子弹外型相似,但口径较大,通常以.50 BMG子弹为主。

反器材步枪的设计来自一战的大口径反坦克步枪。但由于现代坦克装甲保护力极高,不易击穿,于是大威力步枪的用途亦有所改变。传统大威力步枪多是手动步枪,其精度只能射击固定目标或很显眼的装甲车辆,实际难以击中远于一般狙击步枪射程外的有生目标。

在二战后曾经有射手试图提高最大有效射程,并以普通狙击步枪上改良或在重机枪上加装瞄准镜[1]来作远距精确射击。这些改装版本虽然可命中目标,但因战场实用性低而没有流行。在1980年代因作战型态改变,各国开始发展出专用于反器材用途的步枪及大口径比赛级弹药,反器材步枪达到接近狙击步枪的精度。

反器材步枪多设有两脚架、枪口退制器和后座援冲装置,以减轻射手的负担,部份可装在三脚架上,对应高精度的比赛级弹药,其枪管的质量及精度达到狙击步枪的级数,并配备了可调倍率的瞄准镜,小数甚至采用犊牛式(无托)结构以减短了枪身全长。反器材步枪被有良好经验的射手使用时可以准确命中1000米以上的人体目标、破坏油库、低飞的飞机或直升机、昂贵的军用物资、雷达设施、引爆地雷、诡雷及未爆弹,也能轻易贯穿现役所有的防弹背心。

火山
08:52 29.01.2009

反坦克步枪

反坦克步枪是专门设计出来击穿车辆装甲的步枪,当然它最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坦克。这种步枪从坦克刚出现的时代也同时投入战场,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失去效用为止,因为随着车辆装甲愈来愈厚,单一士兵所能携带的实心弹头已经无法击穿它们。

至此,反坦克步枪被后来的锥形装药(shaped charge)武器取代,例如最为人所知的“Bazooka”。

“矛”与“盾”的拉锯战很久之前,由于铁甲船(Ironclad)的诞生,出现在军舰方面。但直到士兵在陆地碰上装甲车辆后,单兵武器和装甲之间的战争才正式开始。装甲车和坦克的诞生造就了第一批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在这之中对抗早期装甲车辆的武器就是高威力步枪。

高威力步枪最初出现于19世纪,特别用于狩猎大型猎物上(例如说大象)。而反坦克步枪也照着相同的路线发展:大口径弹头配上高速度,并具备贯穿装甲的能力。

第一批坦克由英国的Mark I开始,投入对抗德军的战壕。而在一战时期的一般步机枪火力完全拿它们没辄,绝大部份的装甲车在战场上简直无可匹敌。不过这时期的步兵很少面对装甲车,因为在壕沟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在地表上行动。虽然装甲车和坦克在面对火炮、迫炮或是手榴弹的情况下并非无敌,但普通步兵在面对装甲车时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直接射击武器。

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 bullet),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 SmK Kurz 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坦克8mm厚的装甲,而在100米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K子弹制造费用昂贵,因此它通常只配发给能有效使用它们的狙击手或是其他技术较高的射手。普通的步枪兵只能凑和著使用效用更低而且要更靠近目标的“反向弹头”。当然,其他手榴弹或迫击炮之类的反坦克武器还是优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子弹都会对步枪造成损伤,首先是因为枪管的磨耗速度太快;其次是它们的高膛压会让枪栓卡死,只能用敲的方式才能打开枪栓,这同时也可能会造成退壳勾无法退出弹壳,子弹壳底缘抓破让弹壳卡在枪内。而射击增加装药的子弹所造成的应力也有可能会让较旧或是承受力较弱的枪从枪膛处爆开(简单来说,和膛炸差不多),轻则步枪报销,重则让射手受伤甚至死亡。因为上述的原因,K子弹和反向弹头并未受到士兵的好评。但不管怎么说,它们还是给了步兵在紧急状况下阻止坦克或至少杀伤乘员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弹头能贯穿才行。

但就算有了这些弹药,对上当时装甲较厚的坦克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不过它们仍被使用在对抗比较旧型的装甲车辆上。第一把专门设计出来对抗装甲车的反坦克步枪是出自德国,以当时来说这把大口径步枪可以击穿较新型坦克的装甲并且有机会使它们停下来,不过就如前面所说,其他的反坦克方法还是优先考虑的,有一点是因为该步枪的后座力过高,有时甚至会撞断射手的锁骨或是让肩膀脱臼。虽然这把步枪以它的用途来说独树一格,不过它是由原本的毛瑟步枪和在它之前出现的英国高威力运动(狩猎)步枪进一步设计而来的,而它13.2mm的口径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当时已经有一些0.5英吋(12.7mm)的枪械在战场上使用了(其中有一部份是猎象枪,主要用在击毁壕沟上的防御工事或是机枪座)。

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同时,美国正在开发一种半英吋口径的高速弹药用来对付飞机,新弹药是由当时美军的.30-06弹药做为设计基础,预计要给勃朗宁设计的.50口径机枪使用。当德国反坦克弹药的风声传到美国时,有人提出意见说是否该拷贝或参考德国那弹药来设计新的机枪弹。不过在一些检验后,德国的弹药不被入考虑,因为它的表现比那修改自.30-06的子弹要来得差,而且它是半底缘式弹壳,不容易给自动武器使用,但勃朗宁设计的M2就是要拿来做为反装甲机枪的。

在二战刚开始时,大部份的国家都有一种使用大口径高速弹的反坦克步枪(例如英国的“Boys”.55反坦克步枪)。这些步枪在对付二战初期的坦克(轻型坦克像德国的一号/二号坦克之类)有不错的效果,但随着新型坦克的装甲愈来愈厚,单兵携行式的反坦克步枪效用愈来愈低,最初还有口径到20mm的小型“炮”可以用,但很快地变成得用锥形装药这类使用化学能的反坦克枪榴弹才有效,也为此延伸出火箭发射器、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s,例如Panzerfaust)、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 grenades,与Bazooka相似)之类的武器。一些反坦克步枪,例如芬兰的L-39,仍被狙击手用于骚扰敌人,像是对坦克的窗口发射白磷弹头或是逼敌方狙击手离开他的所在位置。

其他像是前苏联的PTRS-41(5发弹匣,半自动)或PTRD(单发手动装填)这种二战时的武器在韩战时也被中国和北朝鲜军用来对付坦克,因为他们那时缺乏较现代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枪在概念上是现代步兵所使用之反坦克武器的老祖宗,同时现在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和反物资步枪的一些设计理念也得归功于它。


At present you cannot leave messages. To be able to do this, you should enter by using your name. If you are not registetred, do it now.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 will take just one minute.
Register

[Pages: 1 2 3 4 5 ]

|< < > >|